假的!假的!假的!
2023-1-4 15:36:55
来源:青春徐州
评论:0
近日,一则“老君顶景区的‘阳康’游客心衰死亡6人”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获悉该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秦皇岛老君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核实,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消息为虚假信息,目前该公司已选择报警处理。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看到了网络上的这则消息后,就迅速进行核实检查,经核查景区并未出现游客死亡事件。该消息为虚假信息,给我们公司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所以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进行了报警处理,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涉嫌造谣人员采取了强制措施。”日前,网络流传江苏苏州一男子感染新冠后连咳多日,致肋骨骨折,引发舆论关注。2022年12月31日,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社会事业局发布通报,该患者为博取关注发布不实信息,对由此误导公众表示歉意。通报全文如下——
2022年12月30日,我局发现一网民发布信息,声称“连续咳嗽三天,就医后发现咳断了肋骨”。获悉后,我局立即开展核查。经查,该患者因胸痛至我区医院门诊就诊,就诊时无发热、无明显咳嗽、无咽痛等症状,胸部CT显示左第七肋骨骨折。该患者为博取关注,将不实信息发布到网络平台,现其本人已删除相关视频,并对由此误导公众表示歉意。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并将依法作出处理。随着新冠防疫政策优化调整,近期,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血氧仪等产品需求旺盛。有媒体报道称,血氧仪在多个电商平台热销断货的同时,价格也随之上涨。其中,不乏有商家将原本不足百元的血氧仪现货炒作至千元。此外,在社交平台上,一个名为“FaceHeart Vitals”的链接称手机也可以测量血氧,还有人附带转发语称是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负责人沙宪政教授的团队研发的。2022年12月29日,中国医科大学发布声明称,经校方核实,“中国医科大学沙宪政院长团队通过手机摄像头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信息为虚假信息。沙宪政教授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他们之前做过类似的研究,但这个软件不是他们研发的。沙宪政表示,血氧饱和度含量正常值范围很窄,测量准确性差一点儿就会差很多。一些没有注册的家用的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手机APP只是起到一个监测和参考作用。针对现在出现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紧俏的情况,他也提醒,真正影响到肺功能造成呼吸窘迫使得血氧饱和度下降很低的情况,“我想是非常少的”“所以我觉得大家不必惊慌去抢这个仪器”。这两天,与殡葬相关的传言有所增多。上海辟谣平台了解到,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正联手全力做好服务,持续规范整顿市场。就在2022年12月30日,上海警方也通过微信公众号“警民直通车上海”表示,上海警方成立了工作专班,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活动。警方还通报了近期的查处情况:12月29日,徐汇分局破获一起涉嫌高价收取殡葬费用的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发布殡葬中介信息,以每单增加50%以上服务费提供殡葬服务非法牟利。目前,上述违法人员已被依法行政处罚。尽管如此,传言甚至谣言仍然层出不穷。昨天起,一则谣言又开始在圈群传播:“上海殡仪馆近日调整火化方式,会同时火化两具或多具尸体”;更有网民通过微博等公开平台言之凿凿地表示“上海火化已经不是单人单炉”了,引发外界关注。部分网友因此给上海辟谣平台留言询问,这是真的吗?对此,上海辟谣平台紧急联系上海市民政局,并得到明确而肯定的答复:“本市各殡仪馆火化设备操作均符合国家相关殡葬标准,实行‘单人单炉’火化。本市殡葬系统坚持维护逝者尊严和家属权益,网传情况在我市各馆均未发生也不会发生。”此外,辟谣平台还从市民政局、市网信办、市通管局部门获悉,这几家部门近日加大了对网上殡葬黑中介的整治处理。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已依法关闭假冒的殡葬网站23个,包括“上海墓地网”“公墓团购网”“归思网”“天使网”等,并对假冒殡葬服务单位、服务人员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处理。市网信办也指导属地生活服务、社交平台等全面自查清理涉殡葬服务信息,从严处置殡葬服务“黑中介”等违法违规信息。近日,有网上消息传言成外某学生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2022年12月28日下午,成都外国语学校发布申明:此消息为虚假消息,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事情发生后,学校随即展开调查并约谈了当事的信息发布者。相关人员未经证实在家长群里散布谣言,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已经在所涉及到的微信群澄清事实并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道歉。网传服用布洛芬或导致死亡?专家:不会引起感染加重或致死亡
当前,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都伴随发烧等症状,网传服用退烧药布洛芬可能导致死亡是真的吗?患者应该怎样合理用药?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波进行权威解读。“发烧”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来说,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症状。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波介绍,当患者体温高于38.5℃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来缓解症状,公众常用的两款解热镇痛类药物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对症治疗药物,他们的解热镇痛效果都快速有效。张波:一般来讲,我们用一到两天把发烧疼痛控制后,就可以停药了,这种药是不需要长期使用的。选择一种解热镇痛药就可以,不建议使用多种解热镇痛药,因为很多解热止痛药含有的成分都是相同或类似的,就会导致药物过量的情况。
近日,退热药物“布洛芬”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国际期刊显示,服用布洛芬可能导致死亡,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张波回应,这篇文章发表于2020年3月,作者推测布洛芬会提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这种酶和新冠感染有一定关系,作者据此推测布洛芬可能会引起新冠的严重程度加重或死亡。张波:世界各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也组织了相关的专家进行了论证,认为布洛芬在对新冠引起的症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随后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大规模的队列研究,也证实了包括布洛芬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不会引起新冠病毒感染的加重或者导致死亡,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是把布洛芬作为解热镇痛的药物用于治疗。
提前使用抗生素能否防感染防重症?专家:抗生素对治疗病毒性感染无效
在一些县城和乡镇,群众感染新冠病毒后希望能够快速康复,个别诊所会选择抗病毒加抗生素联合使用。那么,提前使用抗生素是否有必要,能否起到防感染防重症的作用呢?张波表示,新冠病毒是病毒性感染,抗生素对于治疗这种病毒引起的感染是无效的。张波称,“在临床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或者说新冠引起的继发细菌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可以选择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当然这要经过严格评估,包括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之后再选择抗菌药物,我不建议把抗菌药物作为新冠治疗预防或者主要的治疗病毒的药物。”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来说,怎样的用药方式更加合理科学?张波介绍,药物的给药途径有多种,包括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等。总的原则是“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输液”。对于轻型患者的对症治疗,首选口服给药。张波:对于一些门诊或轻型的患者,比如解热或者镇痛,选择口服药物就可以控制住了。对于严重的急性病人、昏迷的病人或者是住院病人,病情危重的情况下,我们才考虑静脉输液的方式,这样能够很快缓解危重病人的病情。输液这种医疗途径是我们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时候的一种选择。
也应当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