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又有孩子豪掷数万元!

2023-9-17 10:59:16 来源: 徐州警方 评论:0

银行卡上的钱突然没了

变成一笔笔陌生的游戏充值记录

“罪魁祸首”竟是孩子


图片



1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于先生到派出所寻求帮助,称其儿子用手机打游戏时,绑定了他的微信账号,给游戏充值,总花费2700余元。


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与游戏平台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沟通,目前已申请退款2233.60元,剩余钱款,正在进一步跟进中。

图片


2



2023年9月,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村民唐某来到派出所报警。据唐某描述,近几天,其孙子在晚上趁他熟睡的时候,偷偷拿着他的手机玩游戏,并累计充值7000余元。


因唐某已年近六旬,好多退款操作流程都不太会操作,只好来求助警察。在民警的沟通协调下,最后退回5000多元。

图片


3



2023年7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居民陶某来到辖区派出所求助:其孩子玩游戏充值了数千元钱,请求民警帮助。


原来陶某11岁的孩子偷偷记下了妈妈的微信支付密码,用手机打游戏时绑定了妈妈的微信账号,通过微信余额购买游戏里的道具和皮肤,总计花费四千余元。


在民警的帮助下,平台将孩子充值游戏的钱返还到了陶某账户。

图片


4



2023年6月,宁夏银川市,群众张奶奶来到辖区派出所求助。


当天下午2点多,张奶奶前往银行取款,却被告知,银行卡内没有钱。通过银行交易明细发现,有几十笔金额转到了同一家游戏公司,转账金额达3000余元。民警核查手机消费账单,发现这些钱都被她的孙子玩游戏买装备了。


在民警多次协调后,游戏平台客服同意将3000余元款项还给张奶奶。

图片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已经不是个例!


这些案列让人心痛不已,因为损失的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

图片



小编想提醒大家,挽回损失重要,加强监管更重要!


图片

如何预防孩子

网络充值和直播打赏

☟☟☟


一、预防网络沉迷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网络沉迷的苗头,要及早进行良好沟通,并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如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推荐优秀的网络内容等。


同时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游、看直播,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陪孩子找到一些有意思的、可以替代手机的游戏,比如一套有趣的书、锻炼思维的玩具、全家一起玩的游戏等,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图片



二、保管好支付密码


家长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轻易告诉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给支付类APP设置应用锁,取消免密支付等便捷支付方式,对银行账户设置支付限额并定期更换密码,定期查看账户信息等,杜绝孩子随意转账和乱消费行为,避免财产损失。


三、开启青少年守护模式


充分利用平台设置进行防范。不少视频和游戏平台都开设了“青少年守护模式”,家长开启该模式后,未成年人的观看时长、观看时段都会受到限制,也无法进行充值、打赏。


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如果家长在金钱教育上走两种极端:不能让孩子碰钱或者家里有钱随便花,都会导致孩子对钱没有概念。

所以家长最好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让孩子清楚钱的获得、保存、消费这样的基本路线,也就是感知钱的得来不易,才能用之有道。

家长也可以带孩子们到自己的工作场所参观,给孩子讲解工作内容,让他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每一分钱都是父母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当孩子了解到赚钱的不易,就不会任意挥霍,懂得勤俭节约。




图片








图片

孩子若要玩手机,加强监管限时间。

账户密码常变动,避免钱款不翼飞。

遇到问题勇维权,莫怕麻烦忍吃亏。

若问哪条最有效,陪伴孩子才是真。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4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887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