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售罄!医院生产的“中式面包”走红
最近,新中式养生在社交媒体上火起来,带有“药食同源”标签的中式面包也开始受到年轻人追捧。不少人把中式面包门店当作新的网红打卡点,爆款内容更是收获了上千次的点赞与互动。
这听起来既陌生又熟悉的中式面包,到底有多养生,又是哪些人在买?

中式面包风是如何刮起来的? 谁在买?

4月下旬,刚开卖“药膳面包”没多久的扬州市中医院就发出严正声明,指出仅有医院食堂窗口一处售卖药膳面包,提醒消费者避免购买到仿冒产品。据悉,扬州市中医院的药膳面包刚推出就成了本地爆款,上市首日数千个面包在1小时内便售罄,餐厅外排队买面包简直成了医院一景。
八珍司康、甘麦大枣包、七宝美髯包……单是名字就已经足够让中国人的DNA动了,据说药膳粽子、祛湿绿豆糕也已经在开发的路上了。
贵州也闯进了中式面包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医食堂”推出了颇具地方和医院双重特色的“折耳根面包”。
据一位养生爱好者小九介绍,她在天津中医院开的烘焙店先后买过荷叶消暑包、黄芪养生包、麦冬吐司等中式养生面包,“馅料很丰满,味道和市面上的普通面包确实不太一样,但整体是好吃的”。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中医科医生表示,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同,商家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好很难,健康与味道好之间也不容易平衡。也因此,面对冠着“中医药”名头的食品,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我们可以为了味道购买、为了文化认同购买、为了好奇购买,而不必特别期待它真的能“对症”解决问题。毕竟,一些药膳面包和中药奶茶中的中药含量或许可以忽略不计,它更多的是为了营造仪式感和文化味。
有媒体评论称,要让“中医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更多创新探索。养生面包的走红表明,中药经典古方绝非束之高阁的历史遗产,而是活生生的、仍在发挥作用的瑰宝,如何让更多中药经典古方焕发新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怎样在产品研发上精益求精,让“中医药+餐饮”实现安全有效又好吃?怎样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确保“养生食品”名副其实?如何让消费者正确认识中医药餐饮创新产品的养生功效,别被过分夸大或不实信息误导?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让“中医药+”产业走得更稳更远。
- 徐州市公积金政策重大调整!夫妻最高可贷100万元
- 徐州信息网恭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
-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某原副局长被判刑!
- 徐州驾校8月份合格率排名出炉!
- 铜山这些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 不调休!中秋节放假安排来了
- 徐州市常态化开放核酸采样点明细来了!
- 徐州主城区16所公办热门小学启动电脑派位!
-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 9月28日正式开园迎客!
- 徐州第3轮地铁规划
- 徐州又出新政,公积金偿还商贷细则来了!
- 汽车客运南站、汽车客运西站即将终止站务经营
- 2022年徐州最新最全买房、贷款、落户政策
- 移步换景!一起来看看彭城广场新面貌
- 核酸采样小屋,亮相徐州!
- 徐州市居民小区,开始集中整治!
- 徐州市全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系统正式启用
- 被通知集中隔离应该做什么?
- “抄小道”,逃避防疫检查!被处罚!!!
- 徐州加油 坚持,必将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