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66633656
当前位置:徐州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本地资讯

小升初考试名额被秒抢?徐州市教育局:严查!

2023-2-21 22:51:43 来源:都市晨报 评论:0


图片


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变相考试,

不准提前招生,

但为什么依然有各种‘掐尖’考试信息。”

近日,

“急难愁盼 徐报帮办”

热线68886888接到多位家长的咨询,

称有几个微信群

都在发布“小升初”的考试信息,

这样的考试是真是假?

01

一微信群发布50个“小升初”考试名额


本届小升初第一次实战机会来了,报名链接于今日11:00左右6个群同时发出,名额限制50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市民贺女士(化名)说,这条信息是在一个名为“2023年小升初家长互助交流群”内发出来的,她是在当天11:18发现的,扫描标注为“南区机会1”二维码登录报名时,提示“此调查问卷已停止,不能填写”。后来同事告诉她,在当天12点还有一次报名机会,结果准点登录报名也提交不上。

贺女士称,从2月15日在群里关注到这个考试信息后,她天天都会查看此群信息。这几天群内信息显示,群里正在通过电话方式“一对一”通知家长。还有管理员在群内发布信息称:“实战之后,无成绩,只能等电话,凡是接到xx电话的,烦请一定告知我。

02

频繁的考试信息引发家长焦虑

看到这样的信息,让我们家长很焦虑。”贺女士说,从孩子进入六年级后,她就特别关注“小升初”的信息,虽然现在都说是按照施教区入学,但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设的“刷题班”,让大家感觉到如果想上热点公办初中、民办初中,还是有机会的。因此,周围很多孩子都在上“刷题班”,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能给孩子多一种选择。

采访中,记者看到抱有这样想法的家长有很多。家长陈女士说,她也在“2023年小升初家长互助交流群”内。据该群管理员介绍,他们有6个这样的大群,每个群都是满员状态。该群曾在寒假期间组织过一次大考,据说参加考试的孩子约有1500人,组织这样的考试,无形中就给家长带来了焦虑。

03

严查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


为给“小升初”招生降温,市教育局曾频频打出“组合拳”。市区民办初中也曾公开签字并声明,不会委托任何培训机构进行提前招生、推荐学生。

今天,市教育局再次重申了相关招生纪律:

  • 所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任何形式提前摸底争抢生源,坚决杜绝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
  • 不得超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增设报名限制条件,拒绝或变相拒绝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报名。
  • 不得通过笔试、面试(谈)、测评等方式招生,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 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 新闻多看点


“小升初”的入学政策是什么?


记者梳理了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供家长参考。“小升初”入学是按照学区“就近入学”。其中,公办和民办学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坚决杜绝义务教育学校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凡是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所有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招生在保证小学直升需求后,仍有余额且多余名额少于报名人数的,也要采取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如果民办学校的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则一次性全部录取,不需要进行电脑随机派位。


未被民办学校电脑派位录取的学生,施教区公办学校空余学额足够的要全部接收;空余学额不足的,按照“户籍、房产和实际居住地一致优先”原则排序接收,学额已满的由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其他有空余学额的公办学校,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小编说



任何机构考试不允许和升学名额挂钩

欢迎家长积极举报

培训机构监督举报电话:

鼓楼区教育局83778596

云龙区教育局80803410

泉山区教育局85901793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516-66633656
  • Q Q: 8263151
  • 微信: 189890909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徐州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51463号-4  |  主办单位:徐州星途商贸有限公司 苏B2-20221451 苏公网安备32030202000887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