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循环!《人民日报》聚焦铜山
近日 《人民日报》刊发 生产向绿 产品向优 产业向新 从冬种冬管一线看农业生产之变 (年终策划·抓牢抓实粮食生产) 其中,聚焦铜山区 种养循环,用好农业生产“另一半” 一起来看 ↓↓↓ 冬意渐浓,冬小麦破土出苗,田畴积攒丰收力量。“地好、土肥,麦苗长得有劲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丰农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贵说。 2000多亩地,冬种小麦、夏栽水稻,潘贵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乐呵呵地算账,“今年两茬粮食,亩产过吨,收成不错。” 丰收从何而来?“过去靠大水大肥,软土变硬块,种地得换个方式。”潘贵一点点摸索,“多用有机肥,作物‘吃’得有营养,地有劲了,产量自然就能上去。” 忙完秋收,整地松土,地里均匀撒一遍有机肥,再播冬小麦。潘贵算起“经济账”,“以前,一茬小麦至少要施3遍化肥,现在有机肥搭配增效肥,用肥少了,每亩能省三四十元。” 有机肥从哪儿来?不远处,在徐州徐牛养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0多头牛的粪便被收集到发酵池,经过处理制成有机肥。“牛粪还田,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养殖场排放难题,又提升耕地质量,一举两得。”公司负责人李亮说。 铜山区既是产粮大县,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牛、山羊生产基地,全区畜禽养殖年产生粪污量近200万吨。近年来,当地探索“粪污—沼肥—粮食(果、菜)”运行模式,签约养殖场345家,收储畜禽粪污超32万吨,完成还田面积22万多亩。今年以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项目区化肥减量超1200吨。 农业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铜山区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沿着田垄,铜山区宝平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宝平查看麦苗长势。“近1000亩地的秸秆咋处理,是个大难题。”孙宝平说,专业农机处理,每亩地补贴25元,一部分秸秆粉碎、深翻,为土壤肥力“加把劲”。 另一部分秸秆离田回收。村收集、镇储存运转,秸秆来到加工车间。揉丝、加压,一捆捆秸秆变饲料。“今年我们收购了1万吨秸秆,制成的饲料销往宁夏等地,年销售额600万元左右。”徐州中之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启太介绍。 立体循环,生产向绿。“区里积极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推动畜禽粪污、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用好农业生产的‘另一半’,目前探索了3套粪肥还田技术模式,小麦秸秆离田面积达百万亩,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铜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涛说。
- 徐州市公积金政策重大调整!夫妻最高可贷100万元
- 徐州信息网恭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
-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某原副局长被判刑!
- 徐州驾校8月份合格率排名出炉!
- 铜山这些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 不调休!中秋节放假安排来了
- 徐州市常态化开放核酸采样点明细来了!
- 徐州主城区16所公办热门小学启动电脑派位!
-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 9月28日正式开园迎客!
- 徐州第3轮地铁规划
- 徐州又出新政,公积金偿还商贷细则来了!
- 汽车客运南站、汽车客运西站即将终止站务经营
- 2022年徐州最新最全买房、贷款、落户政策
- 移步换景!一起来看看彭城广场新面貌
- 核酸采样小屋,亮相徐州!
- 徐州市居民小区,开始集中整治!
- 徐州市全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系统正式启用
- 被通知集中隔离应该做什么?
- “抄小道”,逃避防疫检查!被处罚!!!
- 徐州加油 坚持,必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