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孩子入学!教育部最新部署→
对不正之风和“招生腐败”进行专项治理
比如,搞测试选拔、看竞赛证书、收简历选学生,设重点班、快慢班,将“校园开放日”变成秘考日等,一旦成功治理,家长不用再给孩子制作厚厚的简历。
比如,严控外语、艺术、体育等特定类型招生规模,要求由省级统一审核,录取后要进行公示,堵住地方搞“擦边球”的可能。这些项目小升初招生中只能测兴趣特长,不能考文化课。“幼升小”招生中则不得开设此类招生项目。
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早期培养项目繁多,不乏有打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名号,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却沦为了“掐尖”的幌子,比如一些数学、科技类的,有的甚至开展跨省跨市等跨区域选拔。
这类行为教育部将重点管控,明确这类项目不得与小学、初中招生入学挂钩,严禁随意突破招生范围,严禁组织考试选拔招生。
通知明确——
严格规范民办学校招生。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全覆盖,民办学校在审批区域内招生,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市、区)学生入学需求。
■ 对民办学校招生进一步规范,并且有了明确惩戒措施
比如,去年有超计划、超范围或者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的民办学校,今年将核减招生计划。同时全面排查有停办风险的民办学校,要求做好预案处置。
在招生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次专项行动就是对搞变相“掐尖”的种种乱象进行深度治理。此次专项行动明确,对违规学校的负责人要追责问责。教育部还特别发布了“省级举报投诉受理渠道一览表”,并在国家层面设立“义务教育违规招生问题”专栏,公开通报,持续为教育公平构建好生态。
招生入学有了更多便利举措
通知要求——
加强流动儿童入学保障。全面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 居住证更好用
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有居住证就能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特别是“学校学位充足”的非人口集中流入地区,要求实现“有居住证就能读”,取消附加或限制条件,不用再交社保证明、工作证明等其他证明材料,简单说就是:居住证=入学证,而且公办校是主渠道,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同待遇。
这也是呼应新型城镇化户籍改革的“配套组合拳”,让打工者敢在城里长期规划,比如开店、学手艺,孩子上学,不用再凑社保年限,不用托关系求人。
■ 鼓励“长幼随学”政策
比如多孩家庭,二宝三宝可申请跟哥哥姐姐同校,根据学校学位实际情况,“幼随长”或者“长随幼”就学,解决家长接送不便、孩子分校就读的实际困难。
■ 上学划片更公平透明
家旁边的学校优先上,学区划分会提前摸底、科学调整,不会突然变卦。如果片区人太多,会按公示规则公平录取,没录上的也会就近安排,不让孩子没学上。
多校划片、对口直升的政策会提前公布,杜绝“暗箱操作”。
通知强调——
落实“教育入学一件事”。以数字化赋能招生入学工作,加快实现报名、材料审核、录取“线上一网通办”。提升线下办理服务水平,推进“线下只进一门”。
推进更多地方实现“一网通办”,户口本、房产证等材料线上搞定,不用反复提交。即便线下办理,也要求“只进一扇门”,清单一次性告知,告别折腾。
- 徐州市公积金政策重大调整!夫妻最高可贷100万元
- 徐州信息网恭祝全市人民中秋快乐!
-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某原副局长被判刑!
- 徐州驾校8月份合格率排名出炉!
- 铜山这些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 不调休!中秋节放假安排来了
- 徐州市常态化开放核酸采样点明细来了!
- 徐州主城区16所公办热门小学启动电脑派位!
-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 9月28日正式开园迎客!
- 徐州第3轮地铁规划
- 徐州又出新政,公积金偿还商贷细则来了!
- 汽车客运南站、汽车客运西站即将终止站务经营
- 2022年徐州最新最全买房、贷款、落户政策
- 移步换景!一起来看看彭城广场新面貌
- 核酸采样小屋,亮相徐州!
- 徐州市居民小区,开始集中整治!
- 徐州市全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系统正式启用
- 被通知集中隔离应该做什么?
- “抄小道”,逃避防疫检查!被处罚!!!
- 徐州加油 坚持,必将胜利!!